各学院:
为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和激励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第三届“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内组织机构
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西电研[2017] 10号)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承办研究生学科竞赛校内选拔工作的通知》(西电研[2017] 8号)文件精神,大赛的校内组织工作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统筹,计算机学院承办,面向全校开展竞赛宣传、组织、选拔和指导工作。
二、大赛举办时间
1.4月10日,发布参赛通知,开始用户注册。
2.4月10日—4月28日,校内赛报名参赛。
3.4月20日,大赛校内宣讲会、经验交流会。
4.4月29日—5月22日,大赛校内选拔。
5.5月22日—6月30日,参赛作品校内指导。
6.2017年7月3日—7月17日,国家赛初审及结果公示。
7.2017年10月15日—10月17日,全国总决赛。
(注:各项内容具体时间安排以具体通知为准)
三、申报对象
参赛对象应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决赛时)的本科生。参赛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集体作品。鼓励参赛学生以团队形式提交作品,并明确队员排序和分工。参赛作品的申报者为 1 至 4 人,且必须全部为学生。此外,参赛队伍可申报至多 2 名作品指导教师,大赛组委会将按照申报顺序进行排序。
四、竞赛奖励
学生报名参赛后,学校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竞赛管理与奖励实施细则》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突出贡献奖励办法》对参赛团队和指导教师予以资助和奖励。
五、工作安排
1.各学院应面向本学院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鼓励符合报名资格的学生参赛。
2.参赛团队需登陆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mtdasai.com.cn)进行注册。
3.参赛团队注册完成后,需填写《第三届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报名表》(见附件3),由所在学院审核后汇总上报。各学院需于4月28日前将《报名表》汇总后交至大赛管理办公室。
地点:主楼四区217室
办公电话:88202356 张老师或何老师
邮箱:450184848@qq.com
大赛校内交流QQ群:484096918。
4.竞赛作品汇总后,学校将组织开展参赛作品的评审和指导工作。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计算机学院
2017年4月11日
附件1:第三届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参赛指南
附件2:第三届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报名表
附件1
第三届全国研究生
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参赛指南
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英文名称:China Graduate Contest onApplication, Design and Innovationof Mobile-Terminal)(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北京邮电大学。
第三届大赛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软件学y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章大赛基本情况
一、赛制
本届大赛赛制分为初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参赛单位发动和组织学生通过大赛官网提交参赛作品,并对学生的有效身份信息进行审核。评审专家对作品进行网上匿名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排名,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商请承办单位后拟定参加全国总决赛名单,报主办单位审核通过后,予以发布。
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以作品现场展览展示和专家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参赛作品范围
本届大赛不设固定赛题,大赛作品主要包含以下范围:
1、移动生活。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正越来越多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移动智能家居状态查询或控制软件,支持医疗健康、交通旅游、文化学习等活动的辅助软件;用于生活辅助的可与移动终端互联或直接接入移动网络的可穿戴式设备等。所提交的参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针对移动终端开发的APP 软件或移动终端硬件设计方案,所有与移动生活有关的作品均可提交。
2、移动商务。移动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低碳商务办公模式,能为企业和社会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如移动支付、移动采编、信息分享、移动办公、移动金融、移动政务、移动营销等。学生提交的参赛作品,可以是一个APP 作品,也可是移动终端设备硬件设计方案。所有与移动商务有关的作品均可提交。
3、移动娱乐。移动终端为人们随时随地的享受各种娱乐提供了可能,如网络游戏、唱K 软件、益智游戏等。作品既可是移动终端设备硬件设计方案,也可以是APP 软件。所有与移动娱乐有关的作品均可提交。
4、移动云服务与安全。移动云服务是云计算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参赛学生可针对企业云服务、个人云服务和公共云服务及其安全等问题,提交参赛作品(不接受纯学术性研究成果,提交作品须反映其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作品内容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硬件设计方案或 APP 软件。
5、其他。参赛学生可根据移动终端或移动互联网领域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或者用户的使用习惯,自行设计参赛题目并提交作品。
三、作品提交须知
参赛学生应按以下要求提交作品相关内容:
1、作品信息,需包括以下内容:作品介绍(包括项目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比较分析、项目介绍等)、作品创意(包括创意新颖性、实际应用性、国内外创意重复性等)、技术原理或实现方案、作品完成程度(包括合理性、可行性、先进性、技术的系统兼容性和实现程度等)、应用价值或实际推广价值等。本部分内容须直接在大赛报名系统中分别填入。
2、演示视频:以视频压缩文档主流格式(如 rm、avi、wmv 等),分辨率不小于320X240,时长不超过 5 分钟。
3、支撑材料:此项为非必须上传内容。为了评审专家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建议您上传和作品相关的源程序、电路图等支撑材料。
四、作品评价
好的创意是决定一部作品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或关键因素,作品创意约占总体评分的 30%;
作品在软硬件上的实现度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是作品评价的重点,此部分约占总体评分的 70%。
作品评分细则将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由专家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后予以公布。
第二章参赛方式
凡正式注册的在读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及国(境)外同层次的学生)及已确定本校保研资格的本科生均可参赛。参赛学生通过大赛官网www.mtdasai.com.cn完成用户注册、报名参赛和作品提交等。
参赛作品应具有原创性,无知识产权争议。参赛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集体作品。大赛组织委员会鼓励参赛学生以团队形式提交作品,并明确队员排序和分工。参赛作品的申报者,为 1 至 4 人,且必须全部为学生。
此外,参赛队伍可申报至多 2 名作品指导教师,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将按照申报顺序进行排序。
第三章奖项设置
第三届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共设一、二、三共3 个等级奖项;其中,一等奖约为16 个,二等奖约为48 个,三等奖约为96 个。此外,根据参赛作品质量,专家委员会从获得一等奖作品中,依照《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产生办法》评选特等奖(可空缺)。
本届大赛给予获得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的参赛队伍数额不等的现金奖励,并为团队成员颁发获奖证书。本届大赛设立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并为获得以上奖项的单位或个人颁发获奖证书。
第四章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
1、各参赛培养单位严格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若出现参赛选手资格问题,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参赛培养单位评优资格及承办单位申请权,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2、参赛作品指导教师仅负责指导参赛选手完成作品,不得将指导教师个人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作为参赛作品。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作品资格及指导教师评优资格,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3、参赛选手不得运用非法手段破坏大赛官方网站。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选手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
4、参赛选手不得运用非法手段窃取他人技术数据、创新想法、创意设计方案等。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选手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
5、大赛秘书处、专家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等各职能部门及个人严格遵守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若出现渎职、包庇等行为,取消相关作品资格,撤销相关责任人职务,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6、凡是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参赛作品,专家委员会一律不予评审。如获奖作品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按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第五章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参赛作品依法享有知识产权保护,大赛参与人员对所接触的参赛作品负有保密义务。大赛组织委员会不负责处理参赛作品涉及的知识产权争议纠纷等相关事宜。入围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队伍,须按要求填写《<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作品知识产权保护免责声明》。未填写的,一律不予评审和评奖。
第六章时间安排

第七章联系我们
1、大赛官网:www.mtdasai.com.cn。
2、大赛邮箱:mtdasai@163.com。
3、承办单位联系电话:0411-84708336,联系人:万劢,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 2 号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处,邮政编码:116024。
4、组委会秘书处联系电话:010-62283527,联系人:李搏,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 号北京邮电大学165 信箱,邮政编码:100876。
5、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名称为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账号为mtdasai。二维码如下:

6、大赛官方微博:认证微博地址为www.weibo.com/mtdasai,认证微博名称为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二维码如下:

附件2
第三届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报名表
参赛单位 |
|
参赛作品 名称 |
|
指导老师 个人信息 |
姓名 |
性别 |
职务 |
手机 |
|
|
|
|
研究方向 |
|
E-mail |
|
通信地址 |
|
参赛队员 个人信息 |
姓名 |
专业 |
常用邮箱 |
手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意见 |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备注 |
|